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正文
梦中真的存在情景记忆吗?
发稿:何玉梅 审核:王亚鹏 发布日期:2016-11-22

早在1972年,Tulving首次提出了情景记忆(意指对过去发生事件的记忆)的概念,以区别于语义记忆(指的是知识经验一类的共有记忆,而并非个体特有的记忆)。最近,情景记忆的定义又有了进一步扩展,研究人员将个体对时间的主观判断也纳入进来。情景记忆与能够自始至终觉察到别人存在的认知能力相关。这种“精神上的时间之旅”与以往的智力上的认知能力(即能够判断问题真假的语义记忆能力)截然不同。情景记忆也与非个人的想象出来的虚拟体验不同,它是真实的、能够在现在展开的一种记忆,例如幻想和梦境。

 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梦境无法完整地展现情景记忆。我们现在还没有对梦境中的自主意识进行检测,参与试验的志愿者也很少会提到这些。实际上,有62.7%的梦境报告中都没有提到任何的时间参考信息。不过,梦境又似乎在模拟白天的知觉体验。情景记忆片段(角色、场景和物体)、模式(比如情感)以及语义信息等信息都会组合在一起,以致出现幻觉。

 临床研究以及脑部成像研究将情景记忆、自主意识以及大脑前额叶的部分区域(比如中间部和背外侧部)、视皮质和海马区联系在一起。其中海马区对于记忆功能尤为重要。大脑功能在REM睡眠期会发生改变,此时海马区的活动变得尤为活跃,而大脑前额叶区域的活动则会减弱,这与我们观察到的梦境中出现的情景记忆与海马区相关的现象非常吻合。

 发现梦的起源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分两步走的研究历程,该项研究十分依赖志愿者的自我反思能力。首先,志愿者必须明确回忆起他们梦境中的细节,随后报告给研究人员。然后,研究人员需要仔细分析每个志愿者的梦境内容并将它们与各种各样的个人记忆联系起来。在睡眠实验室里进行的这种实验通常都会得到可信的观察结果。不过,志愿者通常都没有受过自我观察训练。因此,他们的梦境报告有可能会缺乏有关图像形成的关键信息,或者他们有可能在无意之中修改了梦境报告以增强报告中情节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同样,没有受过训练的志愿者也可能无法发现梦境中好几天以前的记忆信息;或者,志愿者可能会根据实验特点的需要在潜意识里抑制了在梦境中表达的某些记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