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正文
跟着感觉走,真的比较容易找到对的方向吗?
发稿:何玉梅 审核:王亚鹏 发布日期:2016-11-22

    有时候面临令人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做决定时,常听到人会说,“就跟着直觉走吧!”或是“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但是大脑无法爽快决断的事情,真的跟着感觉走就一定比较不会出错吗?到底我们“无意识”的那个自己有多聪明呢?

我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恍神,想不起来到底有没有记得锁门,或担心其它芝麻小事时,回头确认后都发现自己只是白担心一场。那时会觉得,无意识的那个自己其实还蛮可靠的呢!当我们在无意识的状况下,是不是对所接受的外在信息反而有更佳的判断能力呢?

    2004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Dijksterhuis博士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无意识底下的思考是有优势的。他们设计了一连串的实验,发现如果受测者在做决定前(例如挑车、挑房子),先去做一些无关紧要但耗脑力的解谜、填字游戏,会让他们更容易做出最客观也最有效益的决定。这个论点马上受到各界瞩目,毕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意识的角落,默默地豢养了一个强大的“无意识”,是很吸引人的理论。

    不过,当其它实验室也纷纷开始投入研究“无意识”是不是能提供我们思考优势的时候,实验结果出现五五波,极为两极化的分歧。“无意识的思考优势”也成了近代心理学最具争议的论点之一。研究设计的不同、故意让受试者“意识”分心忙碌的游戏难度,甚至参与实验的受试者人数,似乎都成了造成各家实验结果南辕北辙的原因。

最近,荷兰的Mark Nieuwenstein博士和Hedderik van Rijn博士决定针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因,重新审视过往的实验设计,并扩大参与受试人数,来好好重新探讨这个心理学上的当代大谜团。

    他们找来将近四百位受试者,这大概是过往类似研究参与人数的十倍!受试者必须在四辆车,或是四栋房子里挑出最值得购买的。针对每个候选选项,研究人员会告知各12项优缺点,然后随机把受试者分为四组,来看看“意识”还是“无意识”下比较容易做出正确判断。有些受试者在做决定前,会被要求玩三分钟的字词解谜游戏,并且被告知游戏结束后要做出决定;有些有三分钟的时间可以仔细想想再做出决定。有些受试者则在玩完三分钟的字词解谜游戏之后,在做出判断前可以随便他们要花多少时间思考;最后一组受试者则是不用玩解谜游戏,也可以随便他们要想多久。

    最后实验显示,“无意识”底下所做的判断并不会因此提升正确率。他们接着回头去分析过往实验的发表结果,发现那些支持“无意识具有思考优势”的研究结果样本数都太少,因此很容易因为某些误差而使得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被误导。再加上现今论文发表的常态里,比较新颖的论点或许比较容易被期刊所接受,因此在期刊审稿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引进了“审稿误差”。有趣的是,虽然“无意识”似乎没有办法给我们额外的思考优势,但在“无意识”时所做出的思考判断,丝毫不会比有“意识”时所做出的判断要差。

    这又是为什么呢?

    Mark Nieuwenstein和Hedderik van Rijn博士表示,这有可能是因为在资料收集阶段的时候,我们已经逐步对即将需要做出的选择作出判断而有底见了。因此在受试者最后公布自己的决定前,不论有没有要让大脑分心去做解谜游戏,也都对最后决定影响不大。他们也提到,类似的情况也在所谓的“第一印象”中看到。第一印象所形成的判断通常都很难被更改,是因为在之后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我们会倾向去寻找能强化、支持第一印象的证据。

    虽然,倾向“无意识”并不特别聪明的阵营发表了这篇详尽的研究结果,但是支持“无意识具有思考优势”的阵营也并没有因此垂头丧气。日后会不会有更完整的研究来支持“无意识”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